公司治理

  • 团队心智结构对家族企业跨代企业家精神的影响

    吴炯;肖姗姗;

    当传承遇到转型,接班人肩负着家族企业跨代创业的使命。然而家族企业中存在的躺平现象使得跨代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为破解躺平困局,本文沿着“团队意志—团队过程—团队行为”的研究路径,以期探索一条解决家族企业接班人躺平现象的新思路。通过对2003—2021年中国深沪A股已完成代际传承的上市家族企业的质性素材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团队心智结构越统一越有利于跨代企业家精神的激发。机制分析表明,团队心智结构主要通过资源支持、机会提供、能力提升以及动机推动来激发跨代企业家精神的产生。异质性分析表明,团队学历高、团队任期长以及业绩水平低的企业,团队心智结构对跨代企业家精神的激发作用更为显著。本研究对探索跨代企业家精神的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024年09期 v.46;No.547 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数字金融有助于降低企业违规吗?——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董小红;潘成双;吕静;

    本文以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数字金融对企业违规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显著降低了企业违规,数字金融通过发挥资源效应、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降低企业违规,具体而言,数字金融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和信息不对称以及提升内部控制质量,进而降低企业违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广度和深度都可以抑制企业违规;数字金融对企业违规的抑制作用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表现为互补作用,即传统金融发展好的地区,数字金融对企业违规的抑制作用更好。本文不仅丰富了数字金融和企业违规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也为推动数字化建设、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2024年09期 v.46;No.547 1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公司财务

  • 消失的就业:控股股东质押股票贷款的劳动力市场后果

    李瑞涛;李传宪;郭世俊;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较大就业压力。本文从就业视角考察控股股东质押股票贷款的社会福利影响。使用2007—2019年期间A股上市公司样本,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质押股票贷款会导致上市公司层面就业吸纳水平显著下降。特别地,在遭受控股股东资金侵占和因超额雇佣面临更大劳动成本压力的公司中,控股股东质押股票贷款后引发的就业下滑现象更为严重。同时,控股股东股票质押后的就业下滑现象,在非国企、资产规模小、融资约束高以及控股股东相对控股的样本中更为严重。拓展性分析表明,高、低学历员工群体的雇佣规模都因控股股东的质押股票贷款行为而出现显著下滑,并且这种就业下滑在控股股东将股票质押贷款投向上市公司体外项目时更加明显。因此,对上市企业控股股东层面的股票质押融资行为,出台针对性的限制政策,可能有助于“稳就业”政策发挥更大效力。

    2024年09期 v.46;No.547 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识不足则多虑,信不足则多言:信任与债券契约条款

    邱保印;曹万彬;黄健军;

    制订适当的债券契约条款是对债权人和发债人之间剩余控制权配置的一种手段。本文以2007年至2022年在A股上市发行的公司债券数据为样本,检验社会信任是否减少了企业债券契约条款使用。研究发现,社会信任可以减少公司债券中契约条款的数量,经过工具变量法(IV)、子样本双重差分法(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社会信任通过增加企业的融资能力、缓解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以及降低企业的道德风险水平,进而抑制企业发行债券契约条款数量。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会信任对债券契约条款的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高融资约束、高信息不对称和法治环境差的样本中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社会信任能够减少由相互替代的契约条款和债券发行利差共同组成的债券发行成本。本文从非正式制度视角揭示企业债券发行中契约条款设置的多寡背后的动因,为我国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提出新的解释。

    2024年09期 v.46;No.547 4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营销

  • 沉浸式体验场景的建构过程与机理——基于“长安十二时辰”街区的案例研究

    曹智辉;妥艳媜;韩秋晨;陈晔;

    技术进步与发展下的沉浸式体验场景推动了产业从供给侧到需求侧的变革创新,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的新兴业态在我国实践层面蓬勃发展,但相关理论研究较少。本文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深入剖析典型的沉浸式体验场景,探究其建构过程与机理。研究发现,沉浸式体验场景的建构涵盖体验空间生成、交互界面建立及拟像社会构筑三个阶段,由环境层、互动层和核心层构成。同时,本研究基于沉浸式体验场景建构的过程与各阶段特征揭示出现象背后触发器—动力核心—可持续机制的场景建构机理。在理论贡献方面,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回答了如何建构沉浸式体验场景及场景如何带来沉浸感的核心理论问题,实现了对沉浸理论和场景理论的拓展与丰富。在实践层面,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利用现有资源与技术搭建沉浸式体验场景,在实现商业目标的同时与消费者维持可持续的客户关系。

    2024年09期 v.46;No.547 6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3K]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时间标志及其效应:研究述评与展望

    尚子琦;张静;钟科;

    在整个人类文明的演变进程中,时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其无形、流动且抽象的属性使得准确认识时间成为诸多学科的共识难题。时间标志作为划分时间区间的新兴概念,近些年对其效应的探索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应的研究结论也分别在微观与宏观层面对个人及社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回顾心理学及营销学范畴内与时间标志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明确了时间标志的概念起源与内涵、类别划分与实证操纵方式;梳理了现有研究涉及的时间标志效应,且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三类与自我意识相关的心理过程对时间标志效应的解释框架及相关后效;进一步剖析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推动学界的时间标志研究和业界相关实践的发展。

    2024年09期 v.46;No.547 8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人力资源管理

  • 领导容错—团队自省匹配对研发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张超;罗瑾琏;王象路;钟竞;

    日益激烈的研发竞争使得研发团队领导容错和团队自省变得愈发必要和普遍。为厘清领导容错与团队自省匹配对研发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从错误管理视角出发,将“容错—自省”划分为“高高”“高低”“低高”“低低”四种组合构型,并探讨其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采用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层次回归分析对182份有效团队问卷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研发团队“容错—自省”匹配的构型中,处于“高容错—高自省”组合构型的团队从错误中学习的效果要优于处于“低容错—低自省”匹配状态下的团队;领导容错和团队自省强度的一致性越高,越有利于团队从错误中学习;第二,团队错误中学习在“容错—自省”匹配和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第三,任务复杂性调节了“容错—自省”匹配和团队错误中学习之间的关系,高任务复杂性强化了“容错—自省”匹配对团队错误中学习的正向作用。

    2024年09期 v.46;No.547 10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专刊·新质生产力研究

  • 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百年建构和逻辑演进

    孙孟子;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024年09期 v.46;No.547 12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对新质生产力的投资能否推动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董静;吕孟丽;孙传超;谢韵典;

    本文基于外部学习的视角,探讨了制造业企业对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活动和自身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业企业对新质生产力进行风险投资能有效促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这说明公司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典型的外部学习策略,能帮助制造业企业学习和获取组织外的相关技术和知识以建设新质生产力,从而助推数字化转型。(2)制造业企业的技术生态位多样性和技术生态位重叠度作为重要的情境因素,均能增强新质生产力投资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效应。(3)异质性分析表明,当制造业企业为民营企业、所在地区营商环境较好,以及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阶段时,对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更能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公司以外部学习的方式建设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制造业企业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和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2024年09期 v.46;No.547 134-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