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英1;2
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混合组织,在组织范式还未建立时就被质疑已经“失灵”——社会治理的低效性。本文在厘清这一论断被提出的逻辑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企业研究领域的权威文献和经验材料,诊断社会企业失灵是否存在误判。研究发现,推论社会企业失灵的逻辑起点,即对社会企业的认知存在偏差,导致其整个推论的逻辑链条存在问题;另外,在论证共益企业作为社会企业失灵的替代路径上,表现出用“部分代替整体”现象,故而社会企业失灵更多是一种误判。为了更好地体现社会企业的社会治理价值,本文建议,在理论上重视探讨社会企业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与结果,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论证社会企业的社会治理比较优势;在实践中,社会企业可透过组织、组织行为、合作生产等多种形式解决社会问题。
2021年08期 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阅读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0 ] - 周育彬;张玉臣;廖凯诚
“创业叛逃”是指在创业公司创始人眼中,员工因违反心理契约或法律契约,在岗期间或者离岗后创立同业公司或加入同业公司,利用其在原公司掌握的各种资源展开竞争,并给原公司带来损失的行为。本文通过文献梳理,首先,界定了“创业叛逃”的内涵,阐述了“创业叛逃”与“衍生创业”“离职创业”的区别,围绕契约、去向、时间、数量四个维度分析了“创业叛逃”的特征;其次,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情感事件理论、契约理论和知识基础理论,从个体、组织和环境三个层面对“创业叛逃”的前因、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解释“创业叛逃”概念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研究不仅因应管理实践发展的需要,从新创企业员工离职创业行为中提炼了“创业叛逃”概念,从创业公司创始人的视角丰富了现有的创业行为理论,也拓展了员工离职创业的理论架构。本文旨在激励学者从管理现象中凝练学术概念,推进“创业叛逃”理论的发展。
2021年08期 19-3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5K] [阅读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0 ] - 卢宝周;徐烨清;陈昊
扶贫类创业众筹是“互联网+”情境下实现精准扶贫的一种新方式。本文从创业叙事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分析框架,并通过京东众筹平台的640个扶贫类创业众筹项目加以验证,以便确认何种动机诉求更能够打动支持者,进而提升扶贫类创业众筹项目的融资绩效。研究发现,利他诉求对项目的融资绩效有促进作用,而社交诉求有削弱作用;奖励诉求能够积极影响融资绩效,而风险披露的作用不明显。这表明在参与这类亲社会创业项目时,支持者的动机较为复杂,既有帮助、奉献的利他动机,又有获得奖励的需要,同时不会过多关注风险披露。本文揭示了隐含于创业叙事中的动机诉求对融资绩效的作用机制,也为项目发起者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启示。
2021年08期 3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阅读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