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研究

  • 企业二元行为研究的范式之争及其超越:时间视角

    岑杰

    企业探索行为和利用行为中隐含着“时间”维度,本文的研究发现:(1)“时间”是二元性和间断平衡这两大企业二元行为研究范式的核心;(2)企业二元性理论和间断平衡理论间的核心分歧在于“时间假设”和“行为的时间模式”的差异性,并由此引发它们在其他相关议题上的不同看法;(3)更加全面的企业二元行为类型应该超越二元性范式和间断平衡范式,这可以由“二元行为序列”(sequence of ambidextrous behavior,SAB)这一研究议题来囊括,可以从单一行为的时间属性、二元行为的时间属性、恰当的理论阐释三个方面来推进相关研究。本文的研究拓宽了二元行为研究的理论视角,弥补了上述两大范式在“时间”维度上的不足,并力图探索二元行为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2017年01期 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阅读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310 ] |[引用频次:0 ]
  • 企业伪善、道德推脱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赵红丹;周君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过程中的伪善行为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这种伪善行为是否会通过社会认知或学习而传染给员工,从而形成一种不道德行为的内部连锁现象?这些问题的答案尚不可知。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探讨了企业伪善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尤其是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以及道德认同对这一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以长三角数十家企业中272对员工-同事配对样本的研究发现:道德推脱完全中介企业伪善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正向影响;道德认同显著调节企业伪善通过道德推脱影响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间接效应,表现为这一间接效应对于低道德认同的员工而言相对较强,对于高道德认同的员工而言相对较弱。

    2017年01期 1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阅读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472 ] |[引用频次:0 ]

营销

  • 全球品牌资产:概念、测量与影响因素

    吴漪1;何佳讯2

    全球品牌资产反映了全球品牌区别于一般品牌的价值来源,是当前国际营销学界和全球营销经理关注的重要主题,但有关该主题的研究成果仍相当有限,国内的研究还未真正开始。本文首先根据现有文献梳理了全球品牌资产的两类内涵,再从整合视角对全球品牌资产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同时应用品牌价值链模型表征两类全球品牌资产内涵与全球品牌价值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别阐述了与之对应的三种测量方式,并论述了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价值观和品牌来源国对全球品牌资产评价及其效应的影响机制。最后,本文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国内关注该研究主题的学者提供参考。

    2017年01期 29-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阅读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485 ] |[引用频次:0 ]

人力资源管理

  • 组织化人力资本研究探析与展望——基于战略管理的视角

    李新建1;李懿1,2;魏海波1

    人力资本的组织化即个体层面的知识、技能、能力等人力资本向组织层面人力资源的聚集和转化,这种聚集和转化过程使得组织化人力资本打上了组织的独特烙印,具有不可模仿和替代并且能够根据组织特定的战略目标进行动态调整的特征,构成了组织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能够为组织达成战略目标、实现价值增值做出贡献。本文在梳理了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对人力资本理论发展的研究贡献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组织化人力资本资源管理的理论框架与核心观点,侧重评介了人力资本在揭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及组织绩效提升“黑箱”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关注了组织人力资本池的构建及战略匹配与冗余机制,以及人力资本资源涌现与组织人力资本资源的转化及形成过程,并概括了研究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

    2017年01期 4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阅读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460 ] |[引用频次:0 ]
  •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进展探析

    陈志霞;周佳彬;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将员工、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部门联系在一起,让所有的员工有机会通过网络访问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而且让所有的员工、合伙人、经销商和客户以电子化的形式参与到业务流程中,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全员共同参与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地位的全面提升。它绝不仅仅限于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简单运用,更涉及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全新转变。本文在对大量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近年来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涵盖其概念、类型、影响及前因变量,以期为促进和深化相关学术研究以及各类组织运用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提供重要参考。

    2017年01期 v.39;No.455 5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阅读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106 ]

公司治理

  • 公司治理中的社会网络研究——基于科学计量学的中外文献比较

    李维安1,2;齐鲁骏3

    传统的公司治理研究建立在委托代理理论的经济人假设上,但治理主客体所嵌入的社会网络同样会对其自身决策行为施加影响。相较于以经济属性为中心的代理理论,关注行动者社会属性的社会网络理论为公司治理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基于内外治理机制的划分和现有研究的积累,本文首先对公司治理中存在的董事网络、投资者网络和利益相关者网络三种社会网络类型进行讨论,论述了社会网络构建的外部制度背景动因和内部资源依赖动因,并对网络的概念类型和联结多样性进行界定。其次,针对性地检索了国内外现有文献,运用CiteSpace进行科学计量分析和热点挖掘,发现相较于国外研究进展,我国公司治理中的社会网络研究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最后,在总结和比较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在思路、方法、内容等方面的趋势变化,为社会网络治理机制的未来研究提供建议和帮助。

    2017年01期 6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2K]
    [阅读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562 ] |[引用频次:0 ]
  • 大股东持股与公司诉讼风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赵康生1,2;周萍3,4;蔺楠3

    公司诉讼是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非常规事件,不仅可能造成财务损失,还可能影响企业声誉,导致客户流失以及后续融资等诸多问题,因此对公司诉讼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基于公司治理文献,本文以2007-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样本,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分析了大股东持股对公司诉讼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1)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公司诉讼风险显著降低。(2)随着公司可见性程度的提高,大股东降低公司诉讼风险的作用减弱。也就是说,相较于公司可见性高的企业,大股东在公司可见性低的企业中降低公司诉讼风险的作用更强。(3)相对于股权制衡公司,非股权制衡公司的大股东持股比例降低公司诉讼风险的效应更强。本文不仅深化了公司诉讼风险影响因素研究,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以及风险控制中的作用,对于理解大股东在防范公司诉讼风险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01期 8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阅读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0 ]

创新研究

  • 人机交互如何影响顾客感知电子服务质量?——基于广东、广西634个样本的实证研究

    李雷1,2;赵霞1;简兆权3

    人机交互如何影响顾客感知电子服务质量是电子服务型企业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整合服务主导逻辑与任务技术匹配理论的观点,本文构建概念模型,对634名网上银行用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人机交互是由三个基本因素(技术功能性、任务常规性、顾客技术准备度)和两个核心因素(任务常规性与技术功能性的交互、顾客技术准备度与技术功能性的交互)构成的有序统一体;三个基本因素是顾客感知电子服务质量的贡献因子,两个核心因素起阻碍作用,但顾客技术准备度与技术功能性的交互所起的阻碍作用仅在广东样本中显著;任务技术匹配在三个基本因素和一个核心因素(任务常规性与技术功能性的交互)对顾客感知电子服务质量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它在另一核心因素与顾客感知电子服务质量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仅在广东样本中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电子服务质量前因的理论积累,推动了任务技术匹配理论在服务科学领域发展与深化,对电子服务型企业改善服务接触界面、提升电子服务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2017年01期 9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阅读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429 ] |[引用频次:0 ]
  • 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问题:研究综述与展望

    吴晓波;赵子溢;

    商业模式创新能够为企业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获取新的市场资源,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提升绩效。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对于企业更是意义非凡。以往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商业模式创新为企业带来的积极结果。然而,导致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因素依然混乱,其作用机制也是研究的"黑箱"。本研究首先回顾前人有关商业模式创新的文献,梳理商业模式创新为企业带来的积极作用。其次,从功能角度分析制约和驱动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并从战略领域三个核心学派的观点出发,刻画商业模式创新的形成机制。最后,本研究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一个内外兼修的过程,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其前因包括管理认知、资源能力、组织活动和盈利模式等内部因素;以及技术创新、情境因素、市场机会和企业的价值网络等外部因素;并对新创企业和在位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加以区分。本研究详尽分析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变量及其作用机制,延伸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范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另外,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研究能够帮助企业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使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实现有迹可循。

    2017年01期 v.39;No.455 11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阅读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1 ]

管理微评

  •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写好引言让你的文章更有趣?

    唐翌;

    <正>最近这些日子,笔者沉浸在与陈国立老师修改一篇在《战略管理期刊》(SMJ)三审的文章中,有机会仔细思考如何把文章的引言(introduction)写得更吸引人、让一篇文章的贡献更为突出。笔者和陈老师的这篇文章,是探讨关于企业家自大和自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影响机制。上一稿改完送回去,一位审稿人已经基本没有问题了,但另外一位却颇有微词,尤其是关于

    2017年01期 v.39;No.455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阅读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