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研究

  • 专利是一个好的创新测量指标吗?

    张亚峰;刘海波;陈光华;靳宗振;

    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专利作为测量创新的指标在学术研究、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中得到广泛运用。本文基于文献分析方法,为利用专利这一指标来测量创新提供了更加稳健的依据。文章首先指出用专利作为创新指标的理论联系、数据特性和制度基础,并总结了选择偏误、样本异化和制度差异等可能的误差来源。进一步地,提出使用多指标或构建综合指标,进行分组处理,界定专利质量,使用一致专利制度下的数据等降低误差的方法。最后,提出适用专利指标的步骤建议,认为应当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目的,建立样本专利数据库,选择专利指标的基础形式,进而构建合适的专利指标。

    2018年06期 v.40;No.472 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阅读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77 ]

创业研究

  • 技术创业者的创业学习:学习目标与学习方式变革——基于新生创业者的多案例研究

    单标安1;李文玉1;鲁喜凤2;汤淑琴3

    技术创业因具有较高的成长潜力,受到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技术和市场双重不确定性带来了技术创业活动的高失败率,因此在新企业创建及早期成长过程中,技术创业者需要利用创业学习以解决面临的不确定性。然而,这一理论问题被现有研究所忽略。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技术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创业学习的目标、学习方式及其动态变革。通过对四家技术型企业的多案例研究发现,市场与技术不匹配、管理经验缺失等是技术创业者进行创业学习的关键动因,新生创业者主要通过观察学习和实践学习以获得相应的市场知识、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同时,本文还发现创业者自信心对于创业初期学习方式的选择发挥重要作用,自信心强的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倾向于选择实践学习,并且创业学习存在一定惯性,关键事件的出现会打破惯性推动创业者改变和优化学习方式。本文针对技术创业者创业学习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弥补已有理论不足,并指导创业者在技术创业活动过程中灵活运用创业学习方式以成功创业。

    2018年06期 1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阅读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196 ] |[引用频次:0 ]
  • 创业活动有效性:一项关于创业者的Meta分析检验

    吕佳;郭元源;程聪;

    以往关于创业活动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存在诸多分歧。以62项实证研究(104个独立样本)为对象,采用Meta分析技术全面考察了创业者个体特质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影响机制问题,其中,本文主要从创业精神、社会资本和学习能力三个维度来刻画创业者个体特质,并从成长绩效和生存绩效两个方面来衡量创业有效性,同时检验了创业者文化情境与创业环境对创业者与创业绩效之间作用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创业者的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学习能力则显著提升企业生存绩效。另外,文化情境和创业环境对于创业者的社会资本、学习能力与创业绩效之间都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于全面、深入认识影响创业活动有效性的前因机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018年06期 v.40;No.472 2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阅读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18 ]

营销

  • 价值共毁研究的起源、现状与展望

    陈伟1;2;吴宗法1;徐菊1

    价值共创是营销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作为价值共创对立面的价值共毁则少有学者关注。价值共毁是指在价值形成的互动过程中,由于参与者低效率地利用对方或自己的资源而造成至少一方福利减少的情形。随着价值共毁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逐渐被认识,相关文献开始不断涌现。为了更好地推动价值共毁研究的发展,有必要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本文梳理了价值共毁研究的起源与发展,归纳总结了价值共毁的定义、分类、原因及流程等,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的贡献在于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价值共毁流程框架,利用科学变革理论对该领域的发展过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并预测了未来的研究可能呈现的特征等。

    2018年06期 4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阅读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0 ]

人力资源管理

  • 企业社会责任在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述评与展望

    马苓;陈昕;赵曙明;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前些年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大多关注的是宏观层面,近几年学者们也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在微观层面,尤其是在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本文系统梳理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在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从组织行为学的组织、群体、个体三个层面归纳了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并总结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变量测量、前因变量及后果变量等研究结果,最后对已有研究进行了评析,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2018年06期 v.40;No.472 5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阅读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72 ]

组织研究

  • 组织领地行为的新探索——基于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对比视角

    张佳良;范雪灵;刘军

    将组织领地议题引入中国情境时需要考虑文化差异带来的领地内涵的变化。据此,本文拟在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视角下围绕中西文化的具体差异对组织领地议题内涵进行调整。首先,本文论述了从个体主义—集体主义视角审视组织内领地行为的意义;其次,基于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文化维度,对组织领地行为进行了跨文化对比分析;再次,为了深入刻画组织领地在中国本土情境下的内涵,本文进一步探讨了集体主义文化下组织领地行为的新表现,引入并探索了圈子、人情、面子以及隐忍性格特质对组织领地行为的影响。进而,本文探讨了组织领地本土化可能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透过组织领地本土化识别出构建本土化管理理论可能面临的挑战。最后,本文指出组织领地议题后续发展的几个可行方向。本文在推动有理有据的组织管理本土化研究进展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018年06期 7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阅读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0 ]
  • 组织差序氛围:概念、测量及作用机制

    陈志霞;典亚娇;

    组织差序氛围是中国本土文化背景下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特征的产物,其本质是组织资源分配者以己为中心依据关系亲疏远近对组织成员加以区别对待。组织差序氛围所凸显的圈层文化、权力尊卑、差别对待、偏私的资源分配、互惠的社会交换和关系的动态性等特征是对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具体概括,是值得学术界重视和研究的"本土化"命题。当前,国内学者对组织差序氛围进行了本土化的初步探索,理论研究多围绕"差序格局"、"组织圈子"、"圈层现象"、"关系"等概念展开,探讨了差序氛围的传统文化根基,解释了差序氛围在"关系本位"思想主导的人情社会中的作用机制,但对差序氛围内涵缺乏系统化界定;组织差序氛围的测量多采用刘贞妤的"差序气氛"量表,该量表仅局限于个体维度,而组织差序氛围除了强调亲疏有别的个体人际关系,还强调基于组织层面区别对待的组织氛围,因而差序氛围的测量体系仍待进一步完善;差序氛围相关的实证研究多将差序氛围作为前因变量或调节变量,探讨差序氛围对组织及个体的影响,而对差序氛围的影响因素研究较为缺乏。此外,现有研究多将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作为研究的理论支撑,但组织差序氛围作为本土化构念是中国工作场域中的特有现象,因而在研究中应将这一概念与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加以区分。本文从组织差序氛围的概念、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梳理,并且分析讨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018年06期 v.40;No.472 8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阅读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94 ]
  • 管理者认知视角下网络组织演化的动因与模式研究:综述与展望

    黄晓芬;彭正银

    本文在梳理管理者认知与网络组织演化概念的基础上,从基本要素、演化原因、演化的认知驱动要素和认知模式四个方面对网络组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提出管理者认知与网络组织演化关系领域未来的研究展望:首先,应该强调演化的微观要素、内生视角和动态视角;其次,要重视管理者共享认知对网络组织演化的驱动作用;再次,重视信息、关系与结构三者的互动关系,关注管理者认知、网络组织与行为模式三者的协同演化;第四,增强本土化问题的研究。本文详尽分析了高阶理论和情境双元理论对网络组织演化的驱动作用,综述了网络组织演化的认知模式,延伸了网络组织演化的研究范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另外,管理者认知与网络组织演化的关系研究能够帮助企业高层管理者准确地进行战略定位,有效地选择组织的行为模式。

    2018年06期 9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阅读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0 ]
  • 组织公正如何激发组织活力?——群体层面公正氛围对建言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张晓怿;王云峰;

    本文从群体层面实证研究了公正氛围对群体建言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首次从过程氛围和战略氛围的角度,研究了公正氛围对建言氛围的影响,首次从群体层面探讨了程序、分配、人际和信息公正氛围对群体建言行为的影响及建言氛围的中介作用,并修订了公正氛围量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公正氛围能够作为过程氛围促进战略氛围—建言氛围的产生。程序、分配、人际和信息公正氛围对群体建言行为均具有促进作用,建言氛围具有完全或部分的中介作用。

    2018年06期 v.40;No.472 11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阅读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41 ]

理论前沿

  • 互联网加剧投资者有限理性研究综述

    岑咏华1;张灿1;吴承尧2;马丹丹3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和述评,本文总结了投资者有限理性的理论内涵与行为表征,并重点从媒介信息效应视角,阐释了互联网时代媒介信息诱发或者加剧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影响投资者决策及资产价格的基本方式;进一步从决策感染视角,解析了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借助于互联网时代日益增强的社会化交互功能的传导、演化与嬗变机制。本文意在呼吁未来的研究融合不同视角,引入跨学科方法,从行为金融的实证和建模研究中提取投资者有限理性决策规则,从互联网媒介信息中挖掘冲量效应变量,提取投资者交互网络构成、投资者信念与偏好状态等动态特征,将市场指标作为反馈,构建动力学模型,以更有效地揭示有限理性投资者决策感染以及资产价格的动态涌现机制。

    2018年06期 12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阅读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0 ]
  • 没有信任 何谈共享?——分享经济中的信任研究述评

    李立威;何勤

    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是指个人、组织或者企业,通过互联网第三方平台分享闲置实物资源或认知盈余,以低于专业性组织者的边际成本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信任是支撑分享经济发展的关键,然而国内外学术界对分享经济中的信任问题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对分享经济中供应方和需求方的信任进行了区分,对平台信任和人际信任进行了区分,将分享经济中的信任划分为需方对分享平台信任、需方对供方信任、需方对产品或服务的信任、供方对分享平台信任、供方对需方信任5种类型;从交易主体、互动强度、交易对象、产权四方面对分享经济中的信任与电子商务中的信任进行了比较,归纳了分享经济中信任的特征;从需方和供方两个视角系统梳理了分享经济中不同类型信任形成的前因、关系和结果,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本文对推动分享经济中信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2018年06期 14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阅读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0 ]
  • 没有信任 何谈共享?——分享经济中的信任研究述评

    李立威;何勤;

    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是指个人、组织或者企业,通过互联网第三方平台分享闲置实物资源或认知盈余,以低于专业性组织者的边际成本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信任是支撑分享经济发展的关键,然而国内外学术界对分享经济中的信任问题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对分享经济中供应方和需求方的信任进行了区分,对平台信任和人际信任进行了区分,将分享经济中的信任划分为需方对分享平台信任、需方对供方信任、需方对产品或服务的信任、供方对分享平台信任、供方对需方信任5种类型;从交易主体、互动强度、交易对象、产权四方面对分享经济中的信任与电子商务中的信任进行了比较,归纳了分享经济中信任的特征;从需方和供方两个视角系统梳理了分享经济中不同类型信任形成的前因、关系和结果,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本文对推动分享经济中信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2018年06期 v.40;No.472 14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阅读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