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智能化时代的数字创业研究

  • 从数字技术到数字创业:内涵、特征与内在联系

    郭海1;2;杨主恩1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爆发,以数字技术与创业活动交叉融合为特点的数字创业领域迅速发展。然而,当前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数字技术、数字创业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对数字技术影响创业活动的底层逻辑的认识不够深刻,这限制了数字创业领域的发展。本文基于学科交叉视角,选取过去20年在信息系统和创业管理两大领域发表的重要文献,对数字技术与数字创业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数字技术、数字创业的概念内涵及特征进行了界定。然后,构建了一个BREAK理论框架,分别从建立(build)、重塑(reconfigure)、提高(enhance)、放大(amplify)、保持(keep)五个方面阐述数字技术影响数字创业特征的内在机制。论文深化了对数字创业概念要素及其表现特征的认识,通过将研究问题从“数字创业是什么(what)”转向“数字创业为什么(why)”,推动数字创业研究从对实践现象的显性描述向对内在理论逻辑的深度剖析转变,对推动数字创业领域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基于BREAK框架,本文认为数据资源价值的识别与开发、数字企业开放与控制的战略平衡、数字时代企业运营逻辑的转变、数字创新的多元影响以及数字技术对企业绩效的差异化影响机制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2021年09期 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阅读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0 ]
  • 数字生态中创业企业如何实施平台镶嵌战略?

    王节祥1;瞿庆云2;邱逸翔3

    创业企业独自构建数字生态越来越难,如何利用已有数字生态乘势而起是创业实践的热点议题。平台镶嵌战略是创业企业在已有的数字生态中镶嵌一个共生子平台,实现与已有生态互利共赢的一种成长战略。本文通过理论抽样创业企业“遥望网络”开展探索性案例研究,研究发现:创业企业可以作为互补者加入已有数字生态系统,通过实施平台镶嵌战略获得快速成长。平台镶嵌战略的实施包括“嵌入—自主—桥连”三个过程,其成长机理是平台网络效应与企业专有能力的交替和协同。“嵌入”是创业企业在已有生态中构建共生平台,导入生态用户,完成子平台搭建和激发网络效应的过程;“自主”是创业企业沉淀数据资源和提升用户粘性,借助生态资源培育和强化企业专有能力的过程;“桥连”则是创业企业拓展平台架构和开发多栖业务,通过连接多元生态,发挥网络效应与专有能力协同增强作用的过程。本文发展了创业企业作为数字生态互补者开展创业的理论,建立起数字生态背景下网络效应、资源能力与创业企业成长的过程模型,响应了对数字创业及其过程开展研究的呼吁。本研究有助于创业企业打破默认的服从平台主架构设计的认知枷锁,发挥数字生态中潜藏的巨大能动性空间。

    2021年09期 2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阅读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0 ]
  • 生态视角下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机会开发机理——基于海尔和苏宁的双案例研究

    郭润萍;韩梦圆;邵婷婷;冯子晴

    数字化时代下,传统企业迫切需要通过融入甚至构建数字创业生态系统以持续开发新机会从而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然而,对于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机会开发机理研究已远远落后于实践的发展,创业生态系统视角为此提供了有效的研究视角。因此,本文结合相关研究,以苏宁、海尔两家企业为案例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提炼差异点和共性规律,从而提出生态视角下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机会开发机理研究模型并提出相应的命题。案例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机会开发的核心动力是共生关系的形成,这一过程受外向型组织文化、创业型领导力和客户导向的驱动,而共生关系通过提升数字化转型企业的双元数字创业能力从而驱动机会开发;此外共生关系与数字化转型企业机会开发间存在良性的互动关系,即共生关系可以促进数字转型企业的机会开发,而机会开发将进一步拓展和加强数字转型企业与参与主体间的共生关系。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和拓展机会和创业生态系统相关研究,并丰富了数字创业的相关研究,为我国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机会开发活动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2021年09期 4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阅读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0 ]
  • 决策逻辑、失败学习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

    卢艳秋;赵彬;宋昶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商业环境复杂性、易变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愈发彰显,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重大挑战。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通过数字技术实现重大业务改进,其本质是一个持续试错的过程,而高管决策逻辑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起点。本文根据效果推理理论,从过程视角揭示了决策逻辑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因果决策逻辑和效果决策逻辑都可以通过失败学习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当环境动态性程度较低时,两种决策逻辑对失败学习的作用效果相差无几,但是随着环境动态性的提高,效果决策逻辑的优势逐渐凸显。本文将效果推理理论延伸至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情境,一方面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管理创新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理解和指导中国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2021年09期 6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阅读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0 ]
  • 智能制造能促进企业创新绩效吗?

    陈金亮1;赵雅欣1;2;林嵩1

    智能制造是基于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型生产模式。伴随着工业4.0的兴起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开始实施智能化转型,厘清智能制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有利于帮助企业顺利地推进智能化转型,从而实现企业绩效的提升。本文基于信息处理能力的视角,研究智能制造是否能够以及何以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研究发现:研发投入的增加能够丰富企业的知识库,提高企业的吸收能力,并因此更好地执行企业组织单元解决问题时的“搜索—选择”循环,即提升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强化智能制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本研究还发现,组织结构复杂性的提高会降低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和企业内部的协调能力,并因此加大企业组织单元之间协调配合的难度,即削弱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弱化智能制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本研究可以帮助企业顺利地推进智能化转型,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途径。

    2021年09期 8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阅读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0 ]

公司治理

  • 民营企业身份认同与企业金融化

    孙凡

    本文以2007—2018年间上市时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或家族的沪深A股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手工收集民营企业初始产权获取方式并将其划分为具有身份认同问题的国有转制型民营企业以及不具有身份认同问题的自我创业型民营企业,系统考察了国有转制型民营企业所具有的身份认同问题对其金融化决策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自我创业型民营企业,具有身份认同问题的国有转制型民营企业更倾向于从事金融化行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配置比例更大以及金融投资收益占比更高。截面分析表明,民营企业身份认同问题对金融化决策的正向影响在主业业绩较差、经营风险较大以及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样本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民营企业身份认同问题所导致的金融化行为以房地产投资为主,并导致了过度金融化。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金融化影响因素与民营企业身份认同经济后果领域的相关文献,对于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发挥民营企业家精神以促进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1年09期 10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阅读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公司财务

  • 水涨船高:房价上涨对企业类金融业务的影响机制研究——来自中国委托贷款数据的经验证据

    公衍磊

    委托贷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虹吸效应”,影响了整体经济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手工收集的2007—2015年间中国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企业发布的委托贷款公告中披露的交易数据以及各个地级市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房价对非金融企业从事委托贷款类金融业务的影响以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贷款企业所在市的房价提高了当地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的概率和委托贷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贷款企业所在市的房价与委托贷款利率负相关,而借款企业所在市的房价与委托贷款利率正相关。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房价上升—企业收益率下降—企业发放委托贷款增加”构成房价影响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的一条传导路径。房价上涨期间,投资性房地产资产较多的企业发放了更多的委托贷款,而且委托贷款更多地流向了房地产企业。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认识实业、房地产、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影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1年09期 11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阅读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人力资源管理

  • 游戏化能够激发员工的主动行为吗?

    陈园园;高良谋

    电子游戏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和享乐体验效果,在吸引个体参与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受其启发,游戏化应用近年来在实践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本文关注的企业内部游戏化应用是其中一个较新的领域,主要涉及游戏元素在工作任务设计、绩效考核、职业生涯管理等员工激励管理中的应用。文章以情境观思想为理论基础,认为在企业激励体系中植入积分、排行榜、虚拟角色、内容解锁、组队竞赛等游戏元素有助于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工作意义和乐趣、增强与他人的互联感,并因此获得一种超越性的积极心理体验,即获得“精神性”的提升,进而通过工作场所精神性的中介作用增加工作中的主动行为。文章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成就类、沉浸类和社交类这三类典型的游戏元素在促进员工的主动行为方面并非都有效,而且对于在游戏行为模式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竞争导向”和“他人导向”的个体来说,不同类型游戏元素的激励效果也存在差异。游戏化激励工具可以通过重塑员工的职场体验来改造员工的行为模式,特别是随着新生的“玩家一代”逐渐成为职场主力,企业内部游戏化应用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的研究为企业更合理地进行游戏化应用提供了启示。

    2021年09期 133-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阅读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