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刊·数智时代的自我管理和自我领导

  • 数智时代的自我管理和自我领导:现状与未来

    张志学1;赵曙明2;连汇文3;谢小云4

    本专刊旨在呼吁学界关注数智时代下个体层面的自我管理和自我领导的研究。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下,平台经济、远程办公、人机共存系统等新经济形态和组织模式层出不穷。数智技术既使组织变得更加开放、扁平、灵活,也使得个体拥有更加大的认知与决策能力和更自由的工作时间与空间选择,而新兴Z世代作为移动互联技术的原住民,也越来越呈现出在社交平台与工作平台之间的行为交叉混合模式。这些变化使得基于科层制的组织控制力所不逮,组织控制越来越需要通过影响个体的自我影响或自我调节系统来达到预定目标。由此看来,数智时代对于自我管理和自我领导能力的养成具有格外特殊的意义。为此,我们呼吁学者探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自我管理和自我领导,扎根于数字经济中的企业新兴实践现象,探索其理论内涵、表现形式和作用机理。本专刊接受了4篇相关的实证研究,所探讨的话题分别为:人机共存关系对岗位技能要求与工作旺盛感的影响,成功的销售人员自我领导的具体概念内涵和行为表现,基于AI算法的决策与上级主管的决策对员工程序公平感知的影响及其机制和边界条件,以及算法决策对员工整体公平感以及行为的影响。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倡议学术界与实践界紧密合作,研究工作者如何认识自我、管理自我并激励自我不断进步,引导个体在数智时代中发展自己的素养和能力,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贡献新的人口红利。

    2021年11期 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阅读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0 ]
  • 人工智能嵌入视域下岗位技能要求对员工工作旺盛感的影响研究

    朱晓妹1;王森1;何勤2

    无人驾驶、智能客服机器人、智能财务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应用给大众带来了许多便利,也给各行业带来巨大效益,因此,在生活与工作场景中迅速普及。本文关注人工智能引入工作场所后,富有创造性和人机协作能力的岗位技能要求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本文认为,在人工智能应用的场景下,岗位技能要求的提高有助于员工从重复、繁杂的工作中解脱,使其更能体会工作的价值感、意义感和成就感,获得工作胜任的愉快心理体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人工智能引发的岗位技能要求可以通过提升员工的胜任感进而增强他们的工作旺盛感,而且,员工与智能机器之间配合度越高,员工得到智能机器的工作支持越大,技能要求提升会让员工体会更强的胜任感,精力会更旺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通过改变工作要求重塑员工心理,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作场所的普遍运用,员工的工作状态和积极性亟需关注。本文将人工智能引入组织心理领域,丰富了岗位要求与工作旺盛感关系的研究,也为企业合理激发员工工作旺盛感提供了启示。

    2021年11期 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阅读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0 ]
  • 数字化时代销售人员自我领导行为对离职的影响

    徐敏亚;马力;王为久

    数字化时代的工作赋予了销售人员更强的自主性,自我领导行为因此愈发重要。本文探究销售人员的自我领导行为与其离职间的关系,并挖掘其作用机制。首先采用结构化访谈,发现销售人员利用数字化平台的自我领导行为体现在信息搜寻和内部社交上,反映了数字化时代平台赋能的特点。然后,我们融合自我控制理论和岗位嵌入性理论,构建了分析模型。定量研究使用了企业移动工作平台中销售人员的行为数据,采用生存分析模型和蒙特卡洛方法,发现销售绩效是自我领导与离职之间的中介变量:销售人员利用数字化平台的自我领导行为越多,其销售绩效越高;销售绩效高的员工离职可能性更低。研究结果从数字化时代的自我领导角度,为管理绩效与离职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启示。

    2021年11期 2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阅读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0 ]
  • AI算法决策能提高员工的程序公平感知吗?

    裴嘉良;刘善仕;钟楚燕;谌一璠

    人力资源决策程序的公平性始终是组织管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数智化时代,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期望引入人工智能算法优化决策环境并提高决策效率。但是,考虑到人力资源决策的直接对象是员工,他们如何感受、认知和评价人工智能算法决策程序公平性的问题十分重要。本文基于信息透明度的视角,以程序公平理论为研究框架,探究了人力资源决策中不同决策主体(人工智能算法vs.上级主管)对员工程序公平感知的影响机理。两个情境实验结果如下:实验1发现,在组织人力资源决策情境下,与上级主管决策相比,员工认为人工智能算法决策的信息透明度更低,并由此对人工智能算法决策产生更低的程序公平感知;实验2发现,组织包容型氛围在人工智能算法决策对员工程序公平感知的主效应中起调节作用,即当员工感知到具有较低水平的包容型氛围时,人工智能算法决策对程序公平感知的影响更加明显。本研究识别出人工智能算法决策潜在的负面影响,对于辩证地认识组织决策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021年11期 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阅读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0 ]
  • 算法决策、员工公平感与偏差行为:决策有利性的调节作用

    魏昕;黄鸣鹏;李欣悦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算法决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算法决策对员工造成的心理及行为层面的影响,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的问题。本文结合算法管理、公平等领域的研究,采用归因视角来分析决策者类型(算法决策、领导决策)和决策有利性的交互作用对员工公平感,以及对员工的组织偏差行为和社会偏差行为的影响。我们开展了一个质化的预研究和一个实验研究来检验受调节的中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面临不利决策时,员工觉得算法决策比领导决策更公平,从而展现出更少的组织偏差行为和社会偏差行为;而这些差异在面临有利决策时不显著。本研究是对近来兴起的关于算法如何影响员工感知与行为的研究的重要发展,也为算法时代的管理决策提供了实践启示。

    2021年11期 5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阅读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公司治理

  • “浑水摸鱼”还是“自证清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信息披露——基于年报可读性的探究

    丁亚楠;王建新

    本文以2013—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信息披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信息披露行为同时具有正负面影响,但整体上降低了信息披露质量。具体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大了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导致年报的可读性降低,即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管理层存在“浑水摸鱼”行为。但同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引致的融资约束对年报可读性具有改善作用,管理者会主动提高信息披露以缓解融资约束,即存在“自证清白”行为。进一步分析得出,“浑水摸鱼”的负面影响在市值较低以及风险水平较高的企业更加显著,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差异不明显;“自证清白”的正面效应在不同类型的企业均存在,但表现程度不同。

    2021年11期 7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阅读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0 ]
  • 媒体关注对大股东违规减持有监督作用吗?

    吴先聪1;2;郑国洪1;2

    本文以2012—2018年上市公司作为原始样本,手工搜集大股东违规减持的数据,用PSM方法对实验组样本(违规减持组)匹配控制组样本(正常减持组),用Python软件获取事件窗口期财经媒体所有报道和负面报道数据,实证检验了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违规减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受到的媒体关注度越高,大股东违规减持的可能性越低,而且媒体负面报道效果更显著,但是媒体报道对控股大股东和非控股大股东违规减持的监督效果没有明显差异。论文进一步研究了媒体关注对大股东减持约束作用的中介路径和调节机制,结果表明,在不成熟的资本市场,媒体很难通过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来约束大股东违规减持行为,但是可以依靠行政介入实现其公司治理功能。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方法提取窗口期内媒体报道量的数据,对其研究能更准确地识别媒体关注对大股东违规减持行为的监督效果。同时,从微观和宏观视角探讨媒体发挥治理作用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研究结果为财经媒体缓解公司第二类代理问题提供了理论及现实依据。

    2021年11期 86-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阅读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0 ]

组织研究

  • 关系的人口学特征研究:三十年发展述评

    刘德鹏1;赖小鹏2;贾良定3;郑雅琴4;何刚3

    关系的人口学特征主要关注工作场所构成相互关系的个体与他人之间(如上下级之间、个体与团队其他成员之间)在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或相似对焦点个体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关系的人口学特征是多样化研究的重要分支,但一直以来都被国内学者所忽视。通过将关系的人口学特征研究划分成不同阶段,同时借鉴陈昭全等(2012)的理论框架,本文系统梳理了关系的人口学特征研究三十年的发展情况。首先,总结了关系的人口学特征早期阶段(1989—1999年)的研究在概念、测量方式、理论和边界条件等方面的主要内容以及存在的缺陷;接着,分析了关系的人口学特征近二十年(2000年至今)的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以及如何弥补早期阶段研究的缺陷;最后,展望了关系的人口学特征在概念和理论方面的未来研究方向及中国情境下的相关研究主题。

    2021年11期 10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阅读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人力资源管理

  • 博士后工作站如何影响企业人力资本升级?

    黄冠华1;叶志伟2;夏誉凤3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本文以内生增长理论为核心线索,基于人力资本外部性和资本—技能互补性假说,借助设立博士后工作站这一事件冲击,系统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本的升级路径。研究发现: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之后,以专业技能劳动力为重要构成的人力资本将提高5.7%。作用机理分析揭示出博士后工作站存在三个影响渠道:一是对劳动分工存在置换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的雇佣结构互补与要素聚集;二是通过改善在职培训机制与工作氛围,帮助员工在“干中学”过程中获取知识;三是基于自主研发能力提升而带来的工艺改进,提高企业对于技能劳动力作为新工艺基础载体的需求。此外,博士后工作站在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所在城市职业教育水平更高以及同业竞争激烈的企业中升级效应更突出。本文为深化人才培养制度改革提供了参考,同时对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1年11期 122-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阅读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因果关系评估的准实验设计与实证经济学的可信性革命——202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主要经济理论贡献述评

    李宝良1;郭其友2

    如何使用观察数据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可信评估是实证经济学要面对的一个普遍问题。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2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大卫?卡德(David Card),以表彰其对劳动经济学实证研究的贡献,以及约书亚?安格里斯特(Joshua D Angrist)和吉多?因本斯(Guido W Imbens),以表彰其对因果关系分析的方法性贡献。他们借助自然实验对因果关系评估进行准实验设计,显著提高了从观察数据中进行因果关系评估的可信性。对准实验设计方法和实证研究的回顾表明,各种准实验设计都有相同的基本逻辑,即在社会经济中找到一种场景也就是“自然实验”来模仿随机控制实验,评估反事实结果从而推断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准实验设计的质量是决定实证研究质量和结论可信性的关键,高质量的准实验设计来自对自然实验背后相关制度运作过程的深刻理解和透彻分析。国内经济学者在借助准实验设计以科学规范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讲好中国故事时,要注重对自然实验背后的相关制度进行深度的调查分析,规范准实验设计过程,避免P值操纵,并要加强影响机制的理论研究;政策制定者在利用准实验研究结论时,必须关注准实验设计研究结论的局限性和外部有效性。

    2021年11期 14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阅读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