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家族企业与共同富裕

  • 家族传统与家族企业社会责任——基于九如城的案例研究

    邓少军1;于保平2;周胜1

    家族传统与家族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机制仍然不甚清晰。本文基于“传统约束论”与“传统资源论”整合的视角,通过对九如城的案例研究,探究了家族传统与家族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深受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影响的“慈孝传统”“积善传统”和“礼法传统”对家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家族企业家的推动下,家族传统故事的传扬和传统仪式的推行有助于家族成员和家族企业员工形成特定的伦理价值观,家族传统能够为家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并指引其聚焦到“孝老慈幼”公益领域,而响应长辈召唤和信奉善因福报很可能就是家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初始动因。家族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也有助于为家族传统赋予新内涵和新解释,促进家族传统的传承、保护与弘扬。本文厘清了家族传统与家族企业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影响关系,为共同富裕时代背景下推动家族企业更好地践行社会责任以及弘扬优良家族传统提供了新的见解和启示。

    2022年10期 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阅读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0 ]
  • 超家族主义:家文化在当代中国企业的新形态

    晁罡1;谷欣然1;王磊2;钱晨1

    作为中国社会的本位文化,家文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深刻持久,当代中国企业中的家族主义、泛家族主义是普遍可见的家文化形态。本文采用扎根理论方法,从6家企业近年的家文化活动中发现了“超家族主义”这一新的家文化形态,它表现为企业视员工如家人,并通过育德传家和爱众齐家等家文化建设路径,建构企业与员工的共享价值观,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高度信任和共生关系。通过对超家族主义的概念、机理及其在当代企业的适用性的分析,本研究发现,超家族主义是家文化在中国企业管理领域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它超越了以往家文化在管理上内外有别、信任不足等局限,促进了员工与企业的共生与协同。超家族主义既契合中国人对家的温情期盼,又适用于商业社会对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代表着家文化在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2022年10期 2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阅读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 非家族高管比例与家族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研究——对钱德勒命题的反思

    吴炳德1;张玮2;陈士慧3;陈凌4;朱建安5

    钱德勒认为,随着“支薪经理”的不断涉入,“经理式企业”取代“家庭式企业”是家族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关于家族企业创新的研究则发现,家族企业的创新产出优势来自家族涉入的影响。因此,钱德勒关于“管理革命”的论述与家族企业创新研究的发现存在逻辑张力。为了解开这一谜题,本文探讨家族企业引入非家族高管这种职业化方式对其创新产出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家族企业的样本数据,通过对引入非家族高管所产生的代理收益和代理成本的比较分析,本文发现,虽然家族企业引进非家族高管能够提升企业的创新产出,但是当高管团队中的非家族高管比例达到一定高度之后,继续引进非家族高管所带来的创新产出净收益呈现下降趋势。非家族高管的现金激励和股权激励则会延缓家族企业创新产出净收益的下降趋势。家族成员担任“一把手”时也存在类似的效应。上述发现揭示了职业化对家族企业创新行为的内在影响力量,不仅更新了人们对钱德勒命题的认识,也为家族企业提供了增进职业化净收益的策略和管理启示。

    2022年10期 3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阅读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0 ]
  • 厚此薄彼还是一视同仁?——高管结构性权力配置与家族企业长期投资

    严若森;赵亚莉

    如何配置家族高管与非家族高管的结构性权力以保证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对于家族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以2012—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高管结构性权力配置对家族企业长期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1)“厚此薄彼”的高管结构性权力配置并不能显著促进家族企业的长期投资,具体表现为“厚”家族高管“薄”非家族高管的高管结构性权力配置对家族企业长期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厚”非家族高管“薄”家族高管的高管结构性权力配置则会显著抑制家族企业长期投资;(2)对家族高管与非家族高管“一视同仁”的高管结构性权力配置会显著促进家族企业的长期投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高管结构性权力的均衡配置对家族企业长期投资的促进效应主要是通过促进高管长期目标导向、提升高管团队异质性水平而实现的。而且,当家族企业处于成长期、成熟期或者其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程度较高时,高管结构性权力的均衡配置对家族企业长期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为优化家族企业内部治理、改善家族企业的长期投资水平、促进家族企业“基业长青”等提供了经验证据和管理启示。

    2022年10期 5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9K]
    [阅读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营销

  • 随机立减策略对购买意愿的影响:锚定效应与价格公平感知的作用

    谢纯雅;张恩忠;孙文文

    随机立减是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一种不确定形式的现金折扣,指消费者会基于事先设定的概率因素获得不同金额的折扣。根据呈现的折扣范围不同,随机立减具有不同的策略。文章基于锚定效应和价格公平感知理论,构建了随机立减策略与购买意愿间的影响模型。研究发现:消费者优先以折扣上限作为参考系,呈现折扣上限比呈现折扣下限引起更高的价格不公平感知,使得呈现折扣上限的随机立减模式比仅呈现折扣下限的随机立减模式引起更低的购买意愿;在引入额外参考系后,消费者会以其他消费者获得的折扣金额为参考,使得购买意愿重新提升。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随机立减领域的研究空缺,拓展了价格促销领域的研究范围,并对锚定效应和心理参考系问题的研究进行了重要补充,也有助于指导企业进行更为有效的随机立减策略设计。

    2022年10期 7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阅读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 触不可及还能感同身受吗?——在线产品隐喻文本描述的触觉补偿效应研究

    冷雄辉1;周小榆1;熊立2

    如何缓解在线零售中的触觉障碍所导致的消费者负面后果是电子商务领域共识性的难题,如何通过非接触性媒介以文本描述的方式为消费者补偿抽象复杂的产品感官属性信息仍未得到较好的解决。本文通过两项情境模拟实验和一项真实田野实验研究发现,在线产品隐喻文本描述可以有效地向消费者传递产品触觉属性信息,动态隐喻文本描述相较于静态隐喻文本描述能让消费者产生更高的购买意愿;触觉意象在在线产品描述方式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产品类型发挥调节作用,触觉体验型产品采用在线动态隐喻文本描述能导致消费者更高的购买意愿,触觉功能型产品采用在线静态隐喻文本描述能导致消费者更高的购买意愿,并且触觉意象在这两种情境下均发挥中介作用。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感官知觉域经验语言表达策略的理论研究,同时也为在线零售企业提高在线产品展示的有效性以及实施在线感官营销策略等提供了管理启示。

    2022年10期 8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1K]
    [阅读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0 ]
  • 广告动态感的营销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初星宇1;唐刘露1;DicksonTok2;黄韫慧1

    广告动态感是指广告包含实际动态或隐含动感,分别称为动态广告和动感广告。动态广告通常采用动态视觉形式展现广告对象,而动感广告则通过在静态广告中增加动感元素来制造隐含动感。本文首先对动态广告和静态的动感广告概念进行了辨析,同时总结概括了两者的异同。随后,本文重点总结了广告动态感的营销效果,主要包括对特定属性感知的影响以及对整体态度与行为偏好的影响两个方面,并归纳了影响广告动态感作用效果的产品相关因素、营销传播相关因素和消费者相关因素。接下来,本文总结出其背后的主要机制,即情绪机制、联想机制和参与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有关广告动态感的未来潜在研究方向,以期促进未来相关学术研究和商业实践的发展。

    2022年10期 10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阅读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战略管理

  • 智慧城市试点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吗?——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

    赖晓冰1;岳书敬1;2

    “智慧城市”政策作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其政策效应的微观反映可能会影响企业网络化、信息化乃至数字化转型进程。基于上述事实,本文利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设计准自然实验,并采用Python工具对2007—2019年上市企业年报进行文本挖掘,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在此基础上,借助双重差分模型(DID),从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两个方面考察智慧城市试点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智慧城市试点显著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换言之,与非试点智慧城市相比,在开展智慧城市政策试点的区域中,其辖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因这项政策红利而得到明显提升。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PSM-DID、安慰剂检验、替换估计模型、替换变量等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借助“资金”“人才”两条路径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储能,一是利用技术资本积累效应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资金约束问题,二是通过人力资本聚集效应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改善人才约束困境。进一步研究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驱动效应受到来自企业层面、行业层面以及市场层面等异质性因素干扰,特别是对于非国有企业、传统行业和发达金融市场,智慧城市建设发挥的数字化转型政策激励效应尤为明显。本文结论为深入厘清当下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热潮嵌入了制度变迁领域的理论解读,同时也为政府后续制定“靶向性”数字化激励举措提供现实依据。

    2022年10期 117-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阅读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0 ]

创业研究

  • 创业过程中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如何协调?

    李怡欣1;赵文红1;张旭2

    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是创业过程中的两种决策逻辑。单一的决策逻辑难以应对创业过程的高度不确定性,这要求创业者在两种决策逻辑之间视情境进行协调使用。基于此,本研究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哲学和管理学理论中的二元观和双元性研究,将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双元性界定为“创业者不会因为单一决策逻辑的效用产生路径依赖,而是可以根据创业事件信息特征,在不产生认知冲突和不引发自我矛盾的前提下,在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之间进行协调使用的决策状态”。进一步地,本研究引入事件系统理论构建创业者决策逻辑双元性的研究框架,详细论述了事件的不同特征对创业者决策逻辑及其双元性的影响机制。最后,本研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本研究基于双元视角丰富了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的相关研究,深化了对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间关系的认识,同时拓展了事件系统理论的应用情境、延伸了事件特征的影响效应研究,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实证验证的理论基础,以及可供拓展的研究方向。

    2022年10期 134-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阅读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