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数字经济与数字化转型

  • 数字经济赋能双循环发展的空间作用机制研究——基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视角

    王冬彧;綦勇;

    数字经济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如何赋能双循环发展成为理论关注的热点。本文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在以不同维度衡量双循环的基础上,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角度,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来分析数字经济对双循环(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内循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对外循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前者对双循环的重要性明显大于后者。与以往的理论研究结论不同,在南北地区、沿海和内陆地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双循环的促进作用步调一致,不会加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在不同区域的相对重要性也保持一致。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传导机制方面,从“筑长板”层面二者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方式,对内循环和外循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从“补短板”层面二者则可通过提升减贫治理水平,对双循环产生促进作用和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

    2023年09期 v.45;No.535 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阅读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 数字经济赋能双循环发展的空间作用机制研究——基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视角

    王冬彧;綦勇

    数字经济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如何赋能双循环发展成为理论关注的热点。本文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在以不同维度衡量双循环的基础上,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角度,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来分析数字经济对双循环(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内循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对外循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前者对双循环的重要性明显大于后者。与以往的理论研究结论不同,在南北地区、沿海和内陆地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双循环的促进作用步调一致,不会加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在不同区域的相对重要性也保持一致。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传导机制方面,从“筑长板”层面二者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方式,对内循环和外循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从“补短板”层面二者则可通过提升减贫治理水平,对双循环产生促进作用和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

    2023年09期 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阅读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 数字平台企业如何实现价值创造?——遥望网络和海尔智家的双案例研究

    马鸿佳;林樾

    平台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传统价值创造方式,推动了构建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开放价值网络。现有关于数字平台企业如何实现价值创造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还远落后于实践发展。基于价值创造理论,本文遵循“价值主张—价值共创—价值捕获”的逻辑关系对遥望网络和海尔智家展开双案例研究,探索数字平台企业的价值创造机理。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数字平台企业的价值创造机理有所差异。对于数字交易平台企业,首先以市场导向作为价值主张,通过信息获取、信息消化和信息反应分析市场需求,进而与需求方和供给方主体利用交易杠杆进行价值共创,最终在绩效价值、成本价值和信任价值三方面实现价值捕获;而数字创新平台企业则是以技术导向作为价值主张,通过技术研发、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推动产品或服务创新,协同互补者和用户主体利用创新杠杆共同创造价值,实现网络价值、互补价值和治理价值。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数字平台企业价值创造机理的理论黑箱,同时也在实践层面上为数字平台企业带来有益的启示。

    2023年09期 2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阅读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 数字平台企业如何实现价值创造?——遥望网络和海尔智家的双案例研究

    马鸿佳;林樾;

    平台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传统价值创造方式,推动了构建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开放价值网络。现有关于数字平台企业如何实现价值创造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还远落后于实践发展。基于价值创造理论,本文遵循“价值主张—价值共创—价值捕获”的逻辑关系对遥望网络和海尔智家展开双案例研究,探索数字平台企业的价值创造机理。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数字平台企业的价值创造机理有所差异。对于数字交易平台企业,首先以市场导向作为价值主张,通过信息获取、信息消化和信息反应分析市场需求,进而与需求方和供给方主体利用交易杠杆进行价值共创,最终在绩效价值、成本价值和信任价值三方面实现价值捕获;而数字创新平台企业则是以技术导向作为价值主张,通过技术研发、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推动产品或服务创新,协同互补者和用户主体利用创新杠杆共同创造价值,实现网络价值、互补价值和治理价值。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数字平台企业价值创造机理的理论黑箱,同时也在实践层面上为数字平台企业带来有益的启示。

    2023年09期 v.45;No.535 2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阅读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企业数字化转型、容错机制与研发创新

    王靖茹;姚颐;

    对企业创新失败的容忍是激励管理层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条件。本文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容错机制”视角探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研发创新之间的内在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水平的提高。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降低了管理层因创新失败导致的薪酬降低和职业生涯风险,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对管理层创新失败的容忍度,证实了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容错机制”激励企业创新这一影响机制。异质性检验发现,当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较差、高管持股数量较低以及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低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研发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最后,创新产出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企业发明专利的增加,有助于推动企业高质量创新。本研究丰富了管理层创新激励的相关文献,为如何提高管理层的创新积极性以及高质量创新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3年09期 v.45;No.535 3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阅读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 企业数字化转型、容错机制与研发创新

    王靖茹;姚颐

    对企业创新失败的容忍是激励管理层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条件。本文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容错机制”视角探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研发创新之间的内在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水平的提高。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降低了管理层因创新失败导致的薪酬降低和职业生涯风险,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对管理层创新失败的容忍度,证实了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容错机制”激励企业创新这一影响机制。异质性检验发现,当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较差、高管持股数量较低以及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低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研发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最后,创新产出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企业发明专利的增加,有助于推动企业高质量创新。本研究丰富了管理层创新激励的相关文献,为如何提高管理层的创新积极性以及高质量创新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3年09期 3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阅读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技术创新模式的影响研究

    郑志强;何佳俐;

    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冲击将深刻地影响实体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本文以2007—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合作创新,但是并没有显著地激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并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合作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降低企业面临的外部交易成本和增加企业间的研发溢出来实现。分样本回归发现,在不确定性较高的企业、成长期企业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的地区中数字化转型对合作创新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分解发现,底层技术层面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合作创新均具有促进效应,而区块链技术和实践层面的数字技术运用对合作创新并没有显著影响。此外,数字化转型对合作创新的推动作用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探究了数字化背景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结论对于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2023年09期 v.45;No.535 5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阅读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技术创新模式的影响研究

    郑志强1;何佳俐2

    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冲击将深刻地影响实体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本文以2007—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合作创新,但是并没有显著地激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并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合作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降低企业面临的外部交易成本和增加企业间的研发溢出来实现。分样本回归发现,在不确定性较高的企业、成长期企业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的地区中数字化转型对合作创新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分解发现,底层技术层面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合作创新均具有促进效应,而区块链技术和实践层面的数字技术运用对合作创新并没有显著影响。此外,数字化转型对合作创新的推动作用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探究了数字化背景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结论对于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2023年09期 5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阅读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理论前沿

  • ChatGPT对商科的挑战与机遇

    魏航;郑迎迎;陈静;

    ChatGPT是由OpenAI开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基于GPT3.5、GPT4架构大型语言模型,通过文字的方式实现人机交互。2022年11月底,ChatGPT一经推出,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走红,也为整个教育系统带来巨大颠覆。特别地,对于商科而言,ChatGPT的推出会带来怎样的挑战和机遇?本文认为,ChatGPT突破了时间、空间、能力三个方面的限制,将对商科教育传统的“教学”“研究”“实践”三大职能带来重大变化。此外,传统的商科教学缺乏实践性和反馈性,传统商科研究模式、研究能力、研究成果和研究出版也受到ChatGPT等新技术的冲击。然而,ChatGPT的出现也将为商科教学搭建实践和互动场景,并推动商科研究面向“真实践”“真问题”“真价值”。本文通过探讨ChatGPT对传统商科教育的挑战和机遇,旨在增进人工智能对商科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影响,并试图为商科教育未来的转型发展提供全新的方向。

    2023年09期 v.45;No.535 6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阅读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ChatGPT对商科的挑战与机遇

    魏航1;郑迎迎1;陈静2

    ChatGPT是由OpenAI开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基于GPT3.5、GPT4架构大型语言模型,通过文字的方式实现人机交互。2022年11月底,ChatGPT一经推出,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走红,也为整个教育系统带来巨大颠覆。特别地,对于商科而言,ChatGPT的推出会带来怎样的挑战和机遇?本文认为,ChatGPT突破了时间、空间、能力三个方面的限制,将对商科教育传统的“教学”“研究”“实践”三大职能带来重大变化。此外,传统的商科教学缺乏实践性和反馈性,传统商科研究模式、研究能力、研究成果和研究出版也受到ChatGPT等新技术的冲击。然而,ChatGPT的出现也将为商科教学搭建实践和互动场景,并推动商科研究面向“真实践”“真问题”“真价值”。本文通过探讨ChatGPT对传统商科教育的挑战和机遇,旨在增进人工智能对商科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影响,并试图为商科教育未来的转型发展提供全新的方向。

    2023年09期 6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阅读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公司治理

  • 家族二代何以成为企业创新的推动者?——家族传承异质性对企业创新影响研究

    陈德球;徐婷;

    根据传承异质性水平不同将家族传承模式分为父子共同创业继承和内部培养继承,从企业创新角度理解“代际传承之困”。研究结果表明,与培养继承的接班二代相比,父子共同创业的二代接班后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更高、创新绩效更好。进一步研究发现,家族持股比例提高、一代创始人在企业“垂帘听政”缩小了两类传承方式下家族企业创新的差异,此外二代性别和受教育水平对传承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父子共同创业二代继承的家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更高,并且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从而促进企业创新。本文以新型加转轨经济背景下中国家族企业发展历史为依据,考察不同传承异质性水平下企业创新行为,对家族企业顺利完成代际传承、实现“基业长青”具有一定的启示。

    2023年09期 v.45;No.535 7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阅读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家族二代何以成为企业创新的推动者?——家族传承异质性对企业创新影响研究

    陈德球;徐婷

    根据传承异质性水平不同将家族传承模式分为父子共同创业继承和内部培养继承,从企业创新角度理解“代际传承之困”。研究结果表明,与培养继承的接班二代相比,父子共同创业的二代接班后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更高、创新绩效更好。进一步研究发现,家族持股比例提高、一代创始人在企业“垂帘听政”缩小了两类传承方式下家族企业创新的差异,此外二代性别和受教育水平对传承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父子共同创业二代继承的家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更高,并且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从而促进企业创新。本文以新型加转轨经济背景下中国家族企业发展历史为依据,考察不同传承异质性水平下企业创新行为,对家族企业顺利完成代际传承、实现“基业长青”具有一定的启示。

    2023年09期 7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阅读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组织研究

  • “企业附庸”还是“使命至上”:制度逻辑对企业基金会使命漂移的影响与治理

    许睿谦1;阳镇2;3;杨东宁4

    企业基金会作为一种融合了商业制度逻辑与公益制度逻辑的混合型组织,在开展慈善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商业制度逻辑影响而产生“使命漂移”问题。本文立足于混合型组织的使命漂移理论,构建中国“企业基金会–上市公司”的配对样本数据库,考察企业对企业基金会使命漂移的诱致性影响及其治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发生业务变更时,企业基金会更有可能扩增和删减慈善领域,这表明动态适应商业需求是企业基金会出现漂移行为的重要诱因;边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组织冗余水平、企业竞争压力以及企业基金会治理结构对企业基金会漂移行为受到的诱致性影响具有调节作用;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企业在发生业务变更时,通过业务领域与慈善领域间的品牌重配机制诱致企业基金会的漂移行为,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基金会长期性慈善项目的流失。本文的研究发现丰富了混合型组织使命漂移的诱因及治理机制研究,同时对于深化企业基金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23年09期 9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阅读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0 ]
  • “企业附庸”还是“使命至上”:制度逻辑对企业基金会使命漂移的影响与治理

    许睿谦;阳镇;杨东宁;

    企业基金会作为一种融合了商业制度逻辑与公益制度逻辑的混合型组织,在开展慈善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商业制度逻辑影响而产生“使命漂移”问题。本文立足于混合型组织的使命漂移理论,构建中国“企业基金会–上市公司”的配对样本数据库,考察企业对企业基金会使命漂移的诱致性影响及其治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发生业务变更时,企业基金会更有可能扩增和删减慈善领域,这表明动态适应商业需求是企业基金会出现漂移行为的重要诱因;边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组织冗余水平、企业竞争压力以及企业基金会治理结构对企业基金会漂移行为受到的诱致性影响具有调节作用;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企业在发生业务变更时,通过业务领域与慈善领域间的品牌重配机制诱致企业基金会的漂移行为,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基金会长期性慈善项目的流失。本文的研究发现丰富了混合型组织使命漂移的诱因及治理机制研究,同时对于深化企业基金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23年09期 v.45;No.535 9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阅读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人力资源管理

  • 利用式领导会降低员工工作幸福感吗?——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解释

    彭坚1;张兴贵2;谢彬3;成雨聪4

    近年来,商业丑闻揭露出一种新型负面领导——利用式领导,即领导者把员工当作谋利工具,操控员工以满足一己私利。以往研究揭示了利用式领导对员工态度与行为的负面影响,尽管如此,该领导方式与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关系还缺乏全面探索。鉴于此,本研究以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为视角,检验了利用式领导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消极影响以及自我效能感的缓冲作用。本研究基于218份多时点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发现:(1)利用式领导会增加员工的工作要求,继而降低员工的工作幸福感;(2)利用式领导会削减员工的工作资源,继而降低员工的工作幸福感;(3)员工自我效能感能够削弱工作要求、工作资源与工作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够削弱利用式领导通过高工作要求、低工作资源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负面影响。理论上,本研究识别了利用式领导对工作幸福感的损害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实践上,本研究能够启发管理者通过领导方式变革(软策略)与工作再设计(硬策略)改善员工工作幸福感。

    2023年09期 11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阅读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 利用式领导会降低员工工作幸福感吗?——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解释

    彭坚;张兴贵;谢彬;成雨聪;

    近年来,商业丑闻揭露出一种新型负面领导——利用式领导,即领导者把员工当作谋利工具,操控员工以满足一己私利。以往研究揭示了利用式领导对员工态度与行为的负面影响,尽管如此,该领导方式与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关系还缺乏全面探索。鉴于此,本研究以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为视角,检验了利用式领导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消极影响以及自我效能感的缓冲作用。本研究基于218份多时点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发现:(1)利用式领导会增加员工的工作要求,继而降低员工的工作幸福感;(2)利用式领导会削减员工的工作资源,继而降低员工的工作幸福感;(3)员工自我效能感能够削弱工作要求、工作资源与工作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够削弱利用式领导通过高工作要求、低工作资源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负面影响。理论上,本研究识别了利用式领导对工作幸福感的损害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实践上,本研究能够启发管理者通过领导方式变革(软策略)与工作再设计(硬策略)改善员工工作幸福感。

    2023年09期 v.45;No.535 11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阅读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战略管理

  • 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如何实现战略协同?——一项聚焦管控效力的定性比较分析

    孙春艳1;王凤彬2;3

    促进战略协同是企业集团总部的重要职责。现有文献对战略协同的实现路径没有清晰一致的认识,在加强管控还是充分授权上各执一词。本文基于可供性—实现视角,通过与工具理性等相关概念的对比,提出了“管控效力”概念。然后,以104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为样本,采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考察了特定管控方式与管控效力各维度和集团组建方式、文化整合度等情境变量的组合如何影响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内部的战略协同。研究结果显示,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内部的战略协同有多条实现路径,包括:以实施全面管控为核心条件,以强运营管控匹配非先子后母集团组建方式或高文化整合度,以强战略管控匹配高管控效力,以弱管控匹配高管控效力四类路径。总部对下属单位的管控越全面、越严格,实现战略协同的路径就越多。而战略协同不能实现的原因是,总部对下属单位运营的管控弱且管控效力不足。本文深化了转型经济情境下管控方式与战略协同之间关联的中层理论,也为管理者通过管控方式选择来促进集团内部战略协同提供了实践指导。

    2023年09期 13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阅读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 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如何实现战略协同?——一项聚焦管控效力的定性比较分析

    孙春艳;王凤彬;

    促进战略协同是企业集团总部的重要职责。现有文献对战略协同的实现路径没有清晰一致的认识,在加强管控还是充分授权上各执一词。本文基于可供性—实现视角,通过与工具理性等相关概念的对比,提出了“管控效力”概念。然后,以104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为样本,采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考察了特定管控方式与管控效力各维度和集团组建方式、文化整合度等情境变量的组合如何影响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内部的战略协同。研究结果显示,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内部的战略协同有多条实现路径,包括:以实施全面管控为核心条件,以强运营管控匹配非先子后母集团组建方式或高文化整合度,以强战略管控匹配高管控效力,以弱管控匹配高管控效力四类路径。总部对下属单位的管控越全面、越严格,实现战略协同的路径就越多。而战略协同不能实现的原因是,总部对下属单位运营的管控弱且管控效力不足。本文深化了转型经济情境下管控方式与战略协同之间关联的中层理论,也为管理者通过管控方式选择来促进集团内部战略协同提供了实践指导。

    2023年09期 v.45;No.535 13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阅读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