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晖1;李阳1;刘田田2;谢丹丹3
“专精特新”企业高度聚焦某一细分市场并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却也因细分市场容量有限而导致专业化“锁定”问题。该类企业如何基于既有优势搜寻创新机会来突破发展瓶颈?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充分的理论解释。本文基于创新搜寻视角,选取四家“专精特新”企业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探索该类企业通过创新搜寻突破专业化“锁定”的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创新搜寻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突破专业化“锁定”困境的逻辑起点,呈现组合性、异质性、合作性特征。第二,面对资源有限性约束,“专精特新”企业通过“资源借力”和“资源放大”等杠杆化行动聚合力量,助推创新搜寻方案落地。第三,基于研发与需求的平衡策略是“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困境的重要路径,包括需求拉动研发、研发推动需求、研发与需求双向驱动三类。本文拓宽了创新搜寻理论的解释边界,为“专精特新”企业突破专业化“锁定”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2023年10期 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阅读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 夏清华;朱清
突破式创新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路径,对于产业结构升级与解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已有研究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形成条件与作用机制缺乏深入探讨。本文基于“技术—组织—环境”框架,以126家“专精特新”企业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供给侧技术条件、需求侧组织条件、外部环境条件对“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式创新绩效的联动效应,探索性地识别出四类突破式创新范式:外驱双元型、内驱吸收型、外驱攻关型和内外双驱型。另外,存在三条路径将导致“专精特新”企业非高突破式创新绩效。研究发现:(1)单一条件并不构成“专精特新”企业高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2)“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式创新背后是多条件的协同作用,各条件的有效结合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突破式创新绩效。(3)“专精特新”企业应根据供应链关系与能力禀赋,致力于技术资源、组织需求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同匹配,选择恰当的创新范式。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式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的理解,为“专精特新”企业的进一步成长以及破解“卡脖子”难题提供理论依据。
2023年10期 2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阅读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 贾依帛;苏敬勤;张雅洁
在双重劣势情境的限制下,一部分本土中小供应商仍能在全球价值链中快速成长为隐形冠军企业,并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鲜有文献对此进行深入诠释。本文选取我国3家隐形冠军企业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解析了在全球价值链中隐形冠军企业的形成过程以及其中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1)关系嵌入深度是隐形冠军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特定生产制造环节中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2)拓展利基市场广度是隐形冠军企业在利基市场中快速获得市场领导地位的关键因素。(3)关系嵌入深度和拓展利基市场广度的循环促进机制为隐形冠军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不断升级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同时,本土独特的情境特征是两类关键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本文不仅丰富了隐形冠军和全球价值链的相关文献,也为我国其他中小供应商在全球价值链中摆脱低端锁定困局、成为竞争优势显著的隐形冠军企业提供了重要启示。
2023年10期 3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阅读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 王伟光;韩旭
作为增强经济韧性的重要微观组织单元,“专精特新”企业国际化成长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际化速度相关理论和双元创新理论,使用11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作为样本,采用2010—2020年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国际化速度、双元创新与“专精特新”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在两者间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的国际化速度对其绩效的影响呈先抑制后促进的关系;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均显著促进了“专精特新”企业的绩效;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弱化了国际化速度与“专精特新”企业绩效的关系。本文丰富了“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可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专精特新”企业选择国际化与创新战略提供借鉴。
2023年10期 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阅读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 曹钰华12;张延莉3;石蓉荣4;尹巧一4;宋典4
为揭示数字化转型驱动下专精特新“小巨人”组织韧性前因条件的组态效应,本文以13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法进行文本挖掘,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并采用fsQCA分析了制造过程数字化转型、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非沉淀冗余资源、沉淀性冗余资源、感知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前因条件对组织韧性的整体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组织韧性提升的本质为多因素的耦合与协同,具有多元化的模式和多条路径。在数字化转型驱动下,专精特新“小巨人”高组织韧性前因组态包括“全面数字化转型—适应能力”双元协同型、“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创新能力”双元协同型和“制造过程数字化转型—资源—能力”三元协同型。数字化转型在“专精特新”企业高组织韧性前因组态中发挥创造机制、增强机制和重塑机制。“专精特新”企业在利用数字化转型提升组织韧性方面呈现一定的聚焦性,且这种聚焦性受企业数字化水平高低影响。本文拓展和丰富了数字化转型驱动下组织韧性提升机制的理论研究,也为进一步优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提供了对策建议。
2023年10期 6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阅读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 曹梦弋1;夏青2
本文从产业政策实施手段出发,实证检验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关税等产业政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显著提高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对中小“专精特新”企业的促进效果比对大企业更显著,在市场化程度更高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好的地区,产业政策的促进效果更显著。本文丰富和拓展了产业政策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有效性的相关文献,对产业政策的设计和实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3年10期 8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阅读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