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 CEO继任模式与家族企业国际化变动程度——基于制度逻辑视角的实证研究

    曾颖娴1;邹立凯2;3;梁强2;3

    本文基于制度逻辑视角,以中国A股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通过CEO继任前后的国际化变动程度的对比,分别探究二代成员和非家族成员继任CEO与家族企业国际化变动程度的关系,并探索影响这一关系的组织情境的异质性因素。研究发现,二代继任CEO后国际化变动程度低于一代CEO在任时;非家族成员继任CEO后国际化变动程度高于一代CEO在任时。进一步研究发现,家族所有权将弱化二代继任CEO后对国际化变动程度的负向效应和非家族成员继任CEO后对国际化变动程度的正向效应。而较差的企业绩效将强化二代继任CEO对国际化变动程度的负向效应和非家族成员继任CEO对国际化变动程度的正向效应。

    2024年02期 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阅读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CEO继任模式与家族企业国际化变动程度——基于制度逻辑视角的实证研究

    曾颖娴;邹立凯;梁强;

    本文基于制度逻辑视角,以中国A股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通过CEO继任前后的国际化变动程度的对比,分别探究二代成员和非家族成员继任CEO与家族企业国际化变动程度的关系,并探索影响这一关系的组织情境的异质性因素。研究发现,二代继任CEO后国际化变动程度低于一代CEO在任时;非家族成员继任CEO后国际化变动程度高于一代CEO在任时。进一步研究发现,家族所有权将弱化二代继任CEO后对国际化变动程度的负向效应和非家族成员继任CEO后对国际化变动程度的正向效应。而较差的企业绩效将强化二代继任CEO对国际化变动程度的负向效应和非家族成员继任CEO对国际化变动程度的正向效应。

    2024年02期 v.46;No.540 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阅读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小股东能否发挥大作用?——基于投服中心持股行权与企业违规的研究

    周卉;谭跃;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数据,采取双重差分方法,探讨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对企业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对企业违规产生抑制作用。相比非试点区域上市公司,投服中心行权试点区域的上市公司在试点之后的违规可能性及频次显著降低。中介效应模型的结果表明,投服中心是通过约束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激励中小股东参加公司治理这两个作用渠道来抑制企业违规的。媒体关注与投服中心持股行权之间存在协同关系,形成互补,加强其对公司违规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对于信息披露违规和非信息披露违规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相比一般违规,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对严重违规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当投服中心行权范围扩大到全国之后,处理组(原试点区域上市公司)和控制组的违规行为不再具有显著差异;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对于企业违规的抑制作用随时间推移有所减弱。研究结果为投服中心的投资者保护效果提供理论及现实依据,同时是对近年来兴起的“中小股东积极主义”研究的有益补充,对于希望提升投资者保护水平的新兴经济体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2024年02期 v.46;No.540 1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小股东能否发挥大作用?——基于投服中心持股行权与企业违规的研究

    周卉1;谭跃2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数据,采取双重差分方法,探讨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对企业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对企业违规产生抑制作用。相比非试点区域上市公司,投服中心行权试点区域的上市公司在试点之后的违规可能性及频次显著降低。中介效应模型的结果表明,投服中心是通过约束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激励中小股东参加公司治理这两个作用渠道来抑制企业违规的。媒体关注与投服中心持股行权之间存在协同关系,形成互补,加强其对公司违规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对于信息披露违规和非信息披露违规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相比一般违规,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对严重违规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当投服中心行权范围扩大到全国之后,处理组(原试点区域上市公司)和控制组的违规行为不再具有显著差异;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对于企业违规的抑制作用随时间推移有所减弱。研究结果为投服中心的投资者保护效果提供理论及现实依据,同时是对近年来兴起的“中小股东积极主义”研究的有益补充,对于希望提升投资者保护水平的新兴经济体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2024年02期 1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公司财务

  • “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与企业跨区域投资布局——基于2008—2018年上市公司新增子公司地理分布的实证分析

    刘佳伟1;邓博夫2;罗正英3;4;陶存杰5

    基于“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带来的城市营商环境的改善,本文研究其对地区投资吸引力的提升作用,进一步探究背后的作用机制。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活动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后发现:(1)获选“全国文明城市”对企业跨区域投资吸引力显著提升,体现在当地新设的企业子公司数量明显增加。(2)企业跨区域投资布局的内在机理在于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后营商环境的改善,具体表现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以及潜在劳动力素质的提高。(3)“全国文明城市”的投资吸引效应在市场化程度以及创新创业活力更高的城市更为明显,同时“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加速了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并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本文研究丰富拓展了城市治理与制度环境影响微观企业投资经营的经验证据,为完善“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制度以更好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新型城市化发展目标提供新的经验启示。

    2024年02期 3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 “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与企业跨区域投资布局——基于2008—2018年上市公司新增子公司地理分布的实证分析

    刘佳伟;邓博夫;罗正英;陶存杰;

    基于“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带来的城市营商环境的改善,本文研究其对地区投资吸引力的提升作用,进一步探究背后的作用机制。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活动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后发现:(1)获选“全国文明城市”对企业跨区域投资吸引力显著提升,体现在当地新设的企业子公司数量明显增加。(2)企业跨区域投资布局的内在机理在于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后营商环境的改善,具体表现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以及潜在劳动力素质的提高。(3)“全国文明城市”的投资吸引效应在市场化程度以及创新创业活力更高的城市更为明显,同时“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加速了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并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本文研究丰富拓展了城市治理与制度环境影响微观企业投资经营的经验证据,为完善“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制度以更好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新型城市化发展目标提供新的经验启示。

    2024年02期 v.46;No.540 3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营销

  • “利益至上”还是“环保先行”?——金钱与时间资源对绿色消费的影响

    孙瑾1;陈晨2;渠文静3

    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绿色消费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如何提升消费者的绿色产品购买意愿也引发了研究人员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资源概念启动的视角,探讨了金钱与时间资源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当绿色产品宣传突出他人和环境的福利提升时,启动个体的时间(vs.金钱)资源概念更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绿色产品购买意愿;当绿色产品宣传强调更有利于消费者自身及家人的信息时,启动个体的金钱(vs.时间)资源概念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绿色消费。此外,本研究从积极情绪和自我建构水平的视角分别验证了资源概念启动与受益主体影响绿色消费的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

    2024年02期 5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阅读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利益至上”还是“环保先行”?——金钱与时间资源对绿色消费的影响

    孙瑾;陈晨;渠文静;

    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绿色消费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如何提升消费者的绿色产品购买意愿也引发了研究人员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资源概念启动的视角,探讨了金钱与时间资源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当绿色产品宣传突出他人和环境的福利提升时,启动个体的时间(vs.金钱)资源概念更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绿色产品购买意愿;当绿色产品宣传强调更有利于消费者自身及家人的信息时,启动个体的金钱(vs.时间)资源概念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绿色消费。此外,本研究从积极情绪和自我建构水平的视角分别验证了资源概念启动与受益主体影响绿色消费的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

    2024年02期 v.46;No.540 5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阅读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组织研究

  • DAO亦有“道”: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理论溯源和内在冲突研究

    常易1;明庆忠2

    当前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日益单调,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的出现可遇而不可求,它在提供新视角的同时也是一次检验既有理论的机会。DAO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运行的新型组织形式,它不存在中央集权式的领导者或管理机制,而是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自我控制,并借助代币实现人机共治。业界普遍关注DAO对公司制的可替代性,学界的研究则刚开始,多学科背景下尚缺乏管理学视角的基础理论分析。本文在界定DAO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DAO与公司制的异同,发现其概念源于古典决策理论,其行为符合无边界组织、虚拟组织和网络组织的基本特征;进而从委托代理、民主制度、信息不对称、去中心化四个角度分析DAO的缺陷,指出DAO治理中存在“去中心化—高效决策—唯一共识”不可能三角;最后探讨了DAO对组织边界的贡献与价值。本研究旨在在新兴现象和传统理论之间构筑桥梁,借以增进产学两界的相互参考。

    2024年02期 7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DAO亦有“道”: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理论溯源和内在冲突研究

    常易;明庆忠;

    当前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日益单调,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的出现可遇而不可求,它在提供新视角的同时也是一次检验既有理论的机会。DAO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运行的新型组织形式,它不存在中央集权式的领导者或管理机制,而是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自我控制,并借助代币实现人机共治。业界普遍关注DAO对公司制的可替代性,学界的研究则刚开始,多学科背景下尚缺乏管理学视角的基础理论分析。本文在界定DAO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DAO与公司制的异同,发现其概念源于古典决策理论,其行为符合无边界组织、虚拟组织和网络组织的基本特征;进而从委托代理、民主制度、信息不对称、去中心化四个角度分析DAO的缺陷,指出DAO治理中存在“去中心化—高效决策—唯一共识”不可能三角;最后探讨了DAO对组织边界的贡献与价值。本研究旨在在新兴现象和传统理论之间构筑桥梁,借以增进产学两界的相互参考。

    2024年02期 v.46;No.540 7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创新研究

  • 如何实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高水平双元创新?——基于战略三角的组态分析

    王寅1;2;贾翠雪2;张明明2;张建宇2;蔡双立2

    依据现有的系统创新分类,本文以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数据为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构建系统双元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战略三角理论构建“资源基础—共生网络—制度环境”前因条件组态,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究上述组态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高开发、高探索及高水平双元创新的复杂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共生网络作为核心条件包含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高开发性创新、高探索性创新及高水平双元创新全部组态。(2)数字化能力与共生网络形成显性基础设施与隐性网络关系的协同效应,促进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高水平双元创新。(3)资源获取能力作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实现高水平双元创新的“边缘条件”,能提高创新主体搜索、获取、编排内外部创新资源的能力,缓解资源约束下自主创新不足等问题。(4)经济制度环境作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实现高水平双元创新的“边缘条件”,能为系统创新提供良好的运行框架与制度环境,并与其他前因条件形成良好组态效应。研究既完善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双元创新评价与判别体系,为后续研究提供量化基础;又拓宽了双元创新理论应用范畴,为系统治理者提供组态策略集与方法论。

    2024年02期 8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 如何实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高水平双元创新?——基于战略三角的组态分析

    王寅;贾翠雪;张明明;张建宇;蔡双立;

    依据现有的系统创新分类,本文以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数据为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构建系统双元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战略三角理论构建“资源基础—共生网络—制度环境”前因条件组态,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究上述组态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高开发、高探索及高水平双元创新的复杂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共生网络作为核心条件包含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高开发性创新、高探索性创新及高水平双元创新全部组态。(2)数字化能力与共生网络形成显性基础设施与隐性网络关系的协同效应,促进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高水平双元创新。(3)资源获取能力作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实现高水平双元创新的“边缘条件”,能提高创新主体搜索、获取、编排内外部创新资源的能力,缓解资源约束下自主创新不足等问题。(4)经济制度环境作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实现高水平双元创新的“边缘条件”,能为系统创新提供良好的运行框架与制度环境,并与其他前因条件形成良好组态效应。研究既完善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双元创新评价与判别体系,为后续研究提供量化基础;又拓宽了双元创新理论应用范畴,为系统治理者提供组态策略集与方法论。

    2024年02期 v.46;No.540 8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高校技术独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来自高新技术企业的证据

    邵剑兵;袁东旭

    本文以2010—202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考察高校技术独董作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能否因其特有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采用OLS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高校技术独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校技术独董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机制分析表明,高校技术独董主要通过促进产学研合作以及减少管理者短视促进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其他高校技术独董,拥有教授职称、多职业背景以及院士背景的高校技术独董更能够促进企业创新;高校技术独董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董事会活跃度高的企业中更为突出。进一步分析表明,高校技术独董能有效整合企业研发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合作研发,还能够促进独立研发。本文的结论为企业制定创新战略以及独立董事聘用提供了参考价值。

    2024年02期 10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高校技术独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来自高新技术企业的证据

    邵剑兵;袁东旭;

    本文以2010—202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考察高校技术独董作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能否因其特有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采用OLS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高校技术独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校技术独董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机制分析表明,高校技术独董主要通过促进产学研合作以及减少管理者短视促进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其他高校技术独董,拥有教授职称、多职业背景以及院士背景的高校技术独董更能够促进企业创新;高校技术独董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董事会活跃度高的企业中更为突出。进一步分析表明,高校技术独董能有效整合企业研发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合作研发,还能够促进独立研发。本文的结论为企业制定创新战略以及独立董事聘用提供了参考价值。

    2024年02期 v.46;No.540 10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产业政策会影响风险投资的创新激励吗?

    房星彤1;何开刚2;杨庆3

    产业政策支持可能提高风险投资的失败容忍度,使其积极促进企业创新,但也可能引发风险投资“搭便车”行为,降低其激励企业创新的意愿。本文用专利申请和被授权数量衡量企业创新,检验各省级产业政策支持是否影响风险投资对初创企业的创新激励。本文采用DID研究设计的实证结果发现,与没有受到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相比,产业政策支持行业中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检验发现,对于投资阶段更靠前、声誉较低的风险投资以及与创新相关的产业政策而言,产业政策支持对风险投资促进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产业政策支持行业的公司项目,风险投资表现出更高的失败容忍度。本文的研究表明,产业政策可以通过提高风险投资的失败容忍度,使其促进企业创新。本文拓展了风险投资影响企业创新的文献,同时对于如何引导社会资本促进企业创新有一定政策启示。

    2024年02期 11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产业政策会影响风险投资的创新激励吗?

    房星彤;何开刚;杨庆;

    产业政策支持可能提高风险投资的失败容忍度,使其积极促进企业创新,但也可能引发风险投资“搭便车”行为,降低其激励企业创新的意愿。本文用专利申请和被授权数量衡量企业创新,检验各省级产业政策支持是否影响风险投资对初创企业的创新激励。本文采用DID研究设计的实证结果发现,与没有受到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相比,产业政策支持行业中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检验发现,对于投资阶段更靠前、声誉较低的风险投资以及与创新相关的产业政策而言,产业政策支持对风险投资促进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产业政策支持行业的公司项目,风险投资表现出更高的失败容忍度。本文的研究表明,产业政策可以通过提高风险投资的失败容忍度,使其促进企业创新。本文拓展了风险投资影响企业创新的文献,同时对于如何引导社会资本促进企业创新有一定政策启示。

    2024年02期 v.46;No.540 11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研究方法

  • 定性研究可信度释疑——从历史沿革与哲学基础谈起

    万倩雯1;卫田2

    定性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鉴于定性研究有其复杂的哲学基础,加之定量研究范式处于强势和主导地位,学者们对“如何评价并提升定性研究可信度”感到疑惑。为了有效地释疑解惑,本文首先回溯定性研究的历史沿革,审视实证主义、诠释主义、社会建构主义三类哲学基础,以便揭示定性研究的本质特征;其次,结合顶级期刊论文阐释、对比不同哲学基础的定性研究之可信度评价标准与提升举措,以明确定性研究可信度的内核以及哲学基础对评价标准的影响;最后,归纳研究结论,展望定性研究发展趋势,预测可信度评价标准的演化。本文试图站在历史发展和哲学基础的角度,全面审视和阐释定性研究可信度问题,系统地解答学者对定性研究可信度的疑惑,以期促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

    2024年02期 13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定性研究可信度释疑——从历史沿革与哲学基础谈起

    万倩雯;卫田;

    定性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鉴于定性研究有其复杂的哲学基础,加之定量研究范式处于强势和主导地位,学者们对“如何评价并提升定性研究可信度”感到疑惑。为了有效地释疑解惑,本文首先回溯定性研究的历史沿革,审视实证主义、诠释主义、社会建构主义三类哲学基础,以便揭示定性研究的本质特征;其次,结合顶级期刊论文阐释、对比不同哲学基础的定性研究之可信度评价标准与提升举措,以明确定性研究可信度的内核以及哲学基础对评价标准的影响;最后,归纳研究结论,展望定性研究发展趋势,预测可信度评价标准的演化。本文试图站在历史发展和哲学基础的角度,全面审视和阐释定性研究可信度问题,系统地解答学者对定性研究可信度的疑惑,以期促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

    2024年02期 v.46;No.540 13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