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阔;曲植;陶云清;
本文利用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2011年《社会保险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劳动保护对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保险法》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企业金融资产投资水平。机制检验表明,《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加剧了企业的融资约束,企业出于预防动机通过增持短期金融资产以补足流动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国有企业和所处地区税收征管力度强的企业,《社会保险法》实施对其持有金融资产的诱导作用更为显著。经济后果分析发现,企业出于预防性储蓄目的从事的金融资产投资,并未兼顾金融资产投资效率。本文认为在实施劳动保护措施的同时,应当注意警惕企业过度配置金融资产,提高决策能力。
2024年06期 v.46;No.544 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沈璐;向锐;林融玉;
振兴实体经济、防范“脱实向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任务。作为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如何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以2018年开始实施的《联合授信管理办法》作为准自然实验,检验了联合授信制度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联合授信制度整体上抑制了企业金融化,且该抑制效应在信息透明度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联合授信制度通过约束企业过度融资、抑制大股东掏空与管理者短视主义从而降低企业金融化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联合授信制度主要抑制了企业配置短期金融资产,且更大程度降低了高市场化水平地区企业的金融化水平。经济后果检验证实,该制度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促进企业增加实物资本投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本文为评估联合授信制度的政策效应提供微观层面的证据,也为防止企业杠杆率居高不下和经济“脱实向虚”、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等重要问题提供了制度参考。
2024年06期 v.46;No.544 2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毛杰;吴含秋;许宇鹏;
本文以2018—2021年A股IPO公司为样本,构建了PSM-DID模型,实证研究了注册制改革对IPO公司“业绩变脸”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注册制改革显著减少了IPO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尤其是更为显著地减少了非国有性质IPO公司的“业绩变脸”和经由低声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IPO公司“业绩变脸”。影响机制检验进一步发现,注册制改革通过引导IPO公司减少盈余管理行为、促进IPO公司提升信息披露质量、降低IPO公司壳价值这三种影响机制,减少了IPO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研究结果不仅从不同的视角评估了注册制改革的政策效果,还可以为有关部门在推行注册制过程中促进IPO公司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2024年06期 v.46;No.544 3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杨婵;贺小刚;
作为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创业活动已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关于贫困地区的创业减贫效应及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等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基于中国832个贫困县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贫困地区创业对于脱贫致富的影响效应,以及创业生态中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有助于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创业生态中的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将强化创业对脱贫致富的积极作用,基层红色堡垒的构筑有助于在脱贫的政策宣传、致富示范、思想引领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业生态中的破坏性势力将弱化贫困地区创业的增收减贫效应,而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则是遏制破坏性势力的有效机制,随着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力度的加大,破坏性势力对于创业增收减贫的消极效应将显著弱化。本研究为贫困地区通过创业实现增收减贫,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经验证据,同时指出了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是培育良好的创业生态、保护创业成果的重要途径。
2024年06期 v.46;No.544 5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郁培丽;冷丽婧;
创新主体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存在多样性、共生性、适应性、动态演化性以及价值共创,数字技术范式下技术转移价值创造日益复杂化、多元化。基于此,本文从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理论内涵、影响因素以及结果出发,系统回顾职能创新、创新系统、三螺旋以及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下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研究发展历程,总结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研究理论来源和前沿动态;构建基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的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理论分析框架,重点关注公共研发组织与企业之间的知识互动及其价值共创和价值协同,分析隐性知识和生态系统领导者的策略与领导的重要影响。本文提出四个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创新主体之间互利共生的管理研究、学术企业家在技术转移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研究、面对面交流和在线交流的相对重要性研究,以及多元化技术转移价值目标和表现研究。本文重新界定了数字技术范式下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理论内涵,揭示了数字技术范式下技术转移价值创造机制,以期推动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2024年06期 v.46;No.544 6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张振刚;户安涛;叶宝升;
本文基于数字创新扩散理论视角,以446家中国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对制造企业数字创新的内在机制及其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绩效影响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制造企业数字创新应聚焦流程数字化、产品智能化和服务数字化三个关键环节,其中流程数字化能够促进产品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对服务数字化有积极推动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流程数字化和产品智能化有利于企业提升创新绩效水平,流程数字化、产品智能化和服务数字化均有利于企业财务绩效提升;同时研究还发现,数字化投入持续性越强,越能增强产品智能化、服务数字化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也能强化流程数字化、产品智能化、服务数字化对财务绩效的积极促进作用。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制造企业数字创新实施的过程机制,细化了当前数字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笼统研究,深化和拓展了数字创新扩散理论。
2024年06期 v.46;No.544 8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